王宸胤
说起保温壶,那真是代代更新。远的不说,新中国成立后,洋铁皮外壳、玻璃内胆的暖壶陪伴了中国人半个多世纪,从生活里的奢侈品到必需品,带给几代中国人最热乎的记忆。一直到进入新世纪,随着电热水壶的普及,保温壶才逐渐淡出条件相对较好的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流,但生活必需品的地位仍然不可撼动。因为,喝保温的热水,人人都需要。
那么在建国之前,特别是电力远不能广泛覆盖城乡的清末、民国时期,人们如何解决这个需求呢?本期专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文物给出了答案。
如左图所示,这是一个民国时期的中国保温白铜茶壶。它呈方形,高约50厘米,为什么这么大呢?因为壶内置有放炭火的炉,壶下方的镂空部分就是用来给炉内燃烧的炭交换空气用的,以确保其充分燃烧; 火炉外的方桶用来放水,也就是说,那时的人们想要喝到能保温的热水,需要不断烧炭加温。从保温壶顶部和两侧底部的拉环或拉手来判断,小编猜测,这个壶在正常使用阶段有可能是分体的,以便加水或加炭。这么重的壶从顶部加水方便,可是再从顶部倒水那就大大不便了,聪明的古人在壶的中下部设计了一个水龙头,这样就可以随时放热水沏茶了。
如此高明的设计随着张库大道上往来的商旅一同被传播到了遥远的欧洲。如右图所示的这个保温壶,乃是清朝末年的俄国人的生活用品。它的原理同中国的保温茶壶可谓异曲同工,也是内置炉,外放水,用加热的方式保持水温,用水龙头放水;区别只在于外形,这种外形,我们现在简称为欧式,其实小编认为,它的俄式风格更明显,承袭了俄式一贯的“粗重风”,给人很敦实的感觉。
那么,这种保温壶是当时俄国人的生活奢侈品还是必需品呢?壶身上各种形状的印章约略给出了答案,虽然有些已经模糊不清,但正上方几个相对清晰的印章来看,那应该是家族徽章。欧洲各国普遍有名门望族传承家族徽章的传统。明清两朝,中国广州出口欧洲的瓷器中,很多都是这些名门望族向中国定制的产品,瓷器正面必有家族徽章,如此方能展示家族地位。根据这个知识点,小编判断,这个保温壶在当时的俄国,也不是普通人家可以随意消费的生活用品。再加上该壶如此讲究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条件,至少张库大道上餐风露宿的商旅团队应该是很难随身携带的。
藏品名片
名称:中国保温白铜茶壶
年代:民国时期
藏馆:张库大道历史博物馆
藏品名片
名称:俄罗斯铜茶饮
年代:清代
藏馆:张库大道历史博物馆